产品中心
PRODUCT CENTER
- 联系人 : 曹镜森先生
- 联系电话 : 0769-82226193
- 传真 : 0769-82226193
- 移动电话 : 15989458768
- 地址 : **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仙村仙一区99号
- Email : caojingshen@126.com
- 邮编 : 523792
- 公司网址 : //www.ksiya.com
- MSN : caoshingcer@126.com
- QQ : 454992321
- 联系人 : 曹镜森
- 联系电话 : 0769-82226193
- 传真 : 0769-82226193
- 公司网址 : //www.ksiya.com/
如何确定气力输送系统中的气固比?
确定气力输送系统中的 **气固比(G/S,物料质量流量与空气质量流量的比值)
** 是系统设计的核心步骤,需综合考虑物料特性、输送方式、系统工况及设备能力。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步骤:
### **一、基于物料特性的基础原则**
#### 1. **颗粒物理性质** - **粒径与密度**: - **小粒径、低密度物料**(如塑料粉末、粉煤灰):流动性好,可采用 **高G/S**(密相输送,G/S=20~100),减少空气消耗;
- **大粒径、高密度物料**(如金属颗粒、矿石):需更多空气悬浮,采用 **低G/S**(稀相输送,G/S=5~20),避免沉积堵塞。 - **流动性与吸湿性**: - 流动性差或易结块的物料(如潮湿粉末)
:降低G/S(避免浓度过高导致堵塞); - 流动性**的物料(如干燥PVC颗粒):可适当提高G/S(提升输送效率)。
#### 2. **堆积密度(ρ_s)** - 直接影响浓度上限:堆积密度越高(如金属颗粒ρ_s>2000 kg/m³),相同体积内可输送的物料质量越大,G/S理论上可更高,但需匹配足够的气速以克服重力。
### **二、按输送类型选择典型范围**
#### 1. **稀相输送(物料悬浮态)** - **适用场景**:短距离(<100m)、中小输送量、颗粒/粉末流动性好。 - **G/S范围**:5~30(通常负压系统G/S=5~15,正压系统G/S=10~30)。
- **特点**:气速高(15~30m/s),系统压力低(正压<0.3MPa,负压>-0.06MPa),对管道磨损较大。
#### 2. **密相输送(栓流或集团流动)**
- **适用场景**:长距离(>100m)、大输送量、需保护物料(如避免破碎)。
- **G/S范围**:20~100(气锁阀式G/S=20~50,仓式泵G/S=50~100)。
- **特点**:气速低(5~15m/s),系统压力高(正压0.3~1.0MPa),需防堵塞设计。
### **三、参考行业经验数据与公式**
#### 1. **行业常用气固比表** | **物料类型** | 稀相输送(G/S) | 密相输送(G/S) | 典型应用场景 | |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塑料颗粒(PE/PP) | 5~20 | 20~50 | 注塑厂原料输送 | | 塑料粉末(PVC/ABS) | 3~15 | 15~80 | 管材生产线配料 | | 谷物/食品颗粒 | 8~25 | 25~60 | 粮油加工 | | 矿物粉末(碳酸钙) | 2~10 | 10~100 | 建材行业粉料输送 | | 煤粉 | 10~30 | 30~80 | 电厂燃料输送 |
#### 2. **经验公式关联** - **固气比(R=G/S)与体积浓度(C_v)关系**: \[ R = \frac{C_v \cdot \rho_s}{\rho_a} \] 其中:\( \rho_a \) 为空气密度(kg/m³),\( \rho_s \) 为物料堆积密度(kg/m³),\( C_v \) 为体积浓度(稀相0.1~0.3,密相0.4~0.8)。 - **通过*小悬浮速度(v_min)估算**: 气速需≥\( v_min \),此时*低G/S对应刚好悬浮物料,实际设计中需在此基础上增加20%~30%裕量。
### **四、结合系统工况的设计优化** #### 1. **输送距离与压力限制** - **短距离**:可采用较低G/S(减少风机功率); - **长距离/高扬程**:需提高G/S(减少空气体积流量,降低管道尺寸和压降),但需确保压力设备(如压缩机)能提供足够压力(例如G/S=50时,正压系统可能需0.6MPa以上)。
#### 2. **能耗与效率平衡** - **低G/S**:空气消耗大,风机能耗高,但系统稳定性好(不易堵管); - **高G/S**:空气消耗小,节能,但需更高输送压力,且对物料均匀性要求高(避免局部浓度过高)。
#### 3. **设备兼容性** - **风机/压缩机选型**:额定流量和压力需满足G/S对应的空气需求(如G/S=30时,1000 kg/h物料需空气流量 \( Q_m = \frac{1000}{30 \times 1.2} \approx 27.8 m³/h \));
- **管道直径**:高G/S对应低气速,可选用小管径(如DN50~100),反之需增大管径(如DN150~300)。
### **五、试验调试与动态优化**
#### 1. **现场调试步骤** 1. **初始设定**:按物料类型选取G/S中间值(如塑料颗粒稀相取G/S=15); 2. **逐步调整**: - 增加物料供给,观察压力变化:若管道压降骤升,说明G/S过高(需降低);
- 降低气速(即减少空气流量),若物料沉积堵塞,说明G/S超过临界值(需降低或提高气速); 3. **记录*佳状态**:稳定运行时的压力、气速、物料流量,计算实际G/S。
#### 2. **传感器实时监测** - **质量流量计**:直接测量空气和物料流量,计算实时G/S; - **压力传感器**:监测管道压降,压降与G/S正相关(经验公式:\( \Delta P \propto G/S \cdot L \),L为管道长度),
异常压降提示G/S不合理。
### **六、注意事项** 1. **避免极端值**: - G/S过低:物料悬浮不充分,沉积磨损管道; - G/S过高:形成栓流堵塞,或超过设备压力上限(如仓式泵*大填充率限制)。
2. **物料变化应对**: - 当物料批次更换(如粒径、湿度变化),需重新测试G/S,必要时调整风机频率或补气阀开度。
3. ****裕量**: - 设计时预留10%~20%的G/S调节范围,适应工况波动(如温度变化导致空气密度改变)。 ### **总结:确定气固比的流程**
1. **分析物料特性**:粒径、密度、流动性、堆积密度;
2. **选择输送类型**:稀相(低G/S)或密相(高G/S);
3. **参考行业数据**:从经验表中选取初始G/S范围;
4. **结合系统参数**:计算匹配的空气流量、压力、管径;
5. **现场调试优化**:通过试验确定*佳G/S,确保无堵塞、低能耗;
6. **动态监控调整**:利用传感器实时优化,适应工况变化。 通过以上方法,
可在保证输送稳定性的前提下,*大化系统效率并降低能耗。